地质系硕士研究生王兰花在SCI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发表煤精研究成果
近日,公司地质系硕士研究生王兰花为第一作者、导师陈义林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辽宁抚顺和新疆吉木萨尔煤精的显微组成和拉曼光谱对比研究》在中文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上发表,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同时被SCI、EI、北大核心等数据库收录。该论文的共同作者为bwin必赢傅雪海教授、王文峰教授、太原科技大学简阔副教授、bwin必赢硕士研究生杨天宇、张博、洪勇。
煤精又称煤玉、黑琥珀,是一种资源稀缺且价格昂贵的黑色有机宝石,可作为工艺美术雕琢材料。采集了辽宁抚顺和新疆吉木萨尔这两个地区的6件煤精样品,测试分析了其煤岩煤质(显微组成、腐植体最大反射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拉曼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6件煤精样品中显微组分均以腐植组为主(图1),稳定组次之,惰质组含量最低,腐植体最大反射率(Ro, max)介于0.41%~0.55%;抚顺煤精的稳定组以沥青质体和孢子体为主,而吉木萨尔煤精的稳定组则以角质体为主;这两个地区煤精的拉曼光谱特征差异显著,拉曼结构参数显著受控于煤岩煤质;煤精的拉曼光谱参数D1峰与G峰的强度比(ID1/IG)、面积比(AD1/AG)均随稳定组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大,随腐植组和惰质组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图2);吉木萨尔煤精的ID1/IG和AD1/AG值均显著小于抚顺煤精,这是由于抚顺煤精中含有大量沥青质体和孢子体,其大分子结构的芳环生长程度较差;这两个地区煤精的ID1/IG和AD1/AG值均随着Ro, max增大呈现差异化降低趋势;随着煤化程度增大,芳香层片空间排列有序化增强。拉曼光谱参数可有效指示不同产地煤精的大分子结构差异性,可为今后煤精类文物的产地溯源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史及商品流通提供启示。
煤精主要由高等植物残体和低等菌藻类混合物经成煤作用形成。煤精因其质轻坚韧、软硬适中、结构细腻、色泽乌黑,被视为工艺雕刻的极佳材料。我国煤精雕刻历史悠久,已在全国多地出土了不同时期的煤精文物,最早可追溯至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煤精雕刻作为一项传统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1 光学显微镜下煤精的显微组成
图2 煤精拉曼光谱结构参数(ID1/IG和AD1/AG值)与稳定组、腐植组、惰质组含量相关性
论文引用格式:
王兰花, 陈义林, 傅雪海, 简阔, 杨天宇, 张博, 洪勇, 王文峰. 辽宁抚顺和新疆吉木萨尔煤精的显微组成和拉曼光谱对比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292-300.
论文链接:
https://www.gpxygpfx.com/CN/10.3964/j.issn.1000-0593(2024)01-0292-09
第一作者简介:
王兰花,女,1996年生,2020年7月毕业于山西能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20年考入bwin必赢攻读硕士学位;2023年6月毕业于bwin必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23年6月进入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工作;2023年7月获bwin必赢优秀毕业生、bwin必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发表SCI/EI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