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仪式
现场学习
员工合影
8月1日至8日,由南京大学主办的“从地心到宇宙最深处”地球系统科学国际暑期学校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受主办方邀请,经员工自主报名、学院遴选推荐,公司资源勘查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伊小强、肖晨欣,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21级吴雨鑫,吴敏4名本科生参加学习。
“从地心到宇宙最深处”地球系统科学国际暑期学校是围绕“地球系统科学”,落实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五院联办。
本次暑期学校为期8天,共有来59名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学员参加。主办方聚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领域前沿科学研究,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科技”主题安排了多个国际国内一流名师讲座和丰富多彩的现场调研参观活动,在培养过程中突出理论实践并重,具有跨学科、跨时空、跨区域的特点,对同学们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拓展本科生学术视野工作,通过请进来与送出去等多种途径方式,帮助员工提升对专业的认知与认可,进一步树立学地质、爱地质、干地质的专业理想信念。
员工学习收获与体会
资源勘查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2020-1班,肖晨欣:“从地心到宇宙最深处”是本次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的标语,“让知识与宇宙万物相遇”是我参加本次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的收获。我是一名资源勘查工程的大四员工,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接触的知识大多仅与地质有关,从岩浆的喷发到三大岩的形成,从板块的活动到八大洲的形成……而在这次南京大学暑期学校中,我不仅再次感受到地质的魅力,还领略到万千气象、无边宇宙的绚丽。在地质、地理、环境、大气和天文等多学科相遇的平台里,我不但与丰富的知识相遇,而且与众多优秀的老师、同学相遇。薛明老师对龙卷研究的细致、Shohei Hattori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和同学们精彩的发言等都是我在本次暑期学校印象深刻的地方。由此,我十分感谢南京大学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拓视野的平台,也非常感谢学院为我们争取到学习的机会。
资源勘查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2020-1班,伊晓强:作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全球变化研究和双碳科技”的主题非常接近。在校学习期间,不仅接触到地学领域的前沿内容:探讨人类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也真正体会到“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的生动应用:运用米兰科维奇理论探讨冰期—间冰期的旋回变化,从而探讨地球的未来等。同时也学习到全球气候变化、刚体地球自传理论、深时地球、双碳科技、生态文明等地球科学系统领域的最前沿内容。并通过企业参观和山东郯城野外考察,认识到最前沿科技,体会到多领域融合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暑期学校学习,培养了跨学科科学思维,尝试建立地球“系统观”,同时学习在多学科前沿领域的学习与碰撞中,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21-1班,吴雨鑫:通过这次南京大学“从地心到宇宙最深处”地球系统科学国际暑期学校的学习,我系统的建立了从地学到气象学再到天文学的知识架构,从而了解了很多之前本专业需要却没有专门学习过的知识,比如说二氧化碳的封 存与利用,矿物固碳、海洋固碳,地下水封存co2,新概念污水处理技术等,理解了什么是学科交叉融会贯通,虽然有很多知识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但是有了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极大的开拓了我的视野,还去了污水处理厂、山东宿迁、宜兴新概念水厂进行了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国内外的同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等,我们在进行知识交流的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很感谢在南京大学碰到的每一位老师,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每一位教授渊博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请教,我体会到了学科与师生间的广度与人文关怀。很开心能获得这次学习的机会,希望以后有机会再与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21-2班,吴敏:从地心到宇宙深处,从地球起源到探索宇宙未来,这一次的夏令营之程让我有机会接触到研究领域高水平、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与创新技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专业认知与学科视野的极大开拓,在学校学习期间,我接触到的更多是课程大纲中所包含的内容,对学科交叉融合后的应用领域知之甚少,但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地球科学体系的博大,从地心到宇宙深处,从地球起源到探索宇宙未来,地球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各位老师的讲座带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广度去研究地球,让我们理解与建立了地质、海洋、环境、气象、天文等各个领域环环相扣的地球科学体系架构,让我们意识到在之后学习本专业的同时,也应该从整体观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逐步剖析,解决问题,扎实学习地球科学基础知识,聚焦国家地球科学发展战略,全球变化,双碳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学习,尽快投身到国家需要的岗位中去。
新闻来源:bwin必赢赵斌、伊小强、肖晨欣、吴雨鑫、吴敏
摄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赵斌
审核:罗育超